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陈泉霖、鲁李友琦、朱华)从矿井到车间,保康以技术升级与精准服务“双轮驱动”,推动磷矿产业向绿色、智能、高效迈进,“绿色磷矿”成为保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上半年,保康磷矿运销同比增长30%,涉磷税收入库3.57亿元。
走进湖北龙蟒磷化工有限公司浮选车间,机器轰鸣,选矿生产线满负荷运转,工人们有序作业。
“我们这套浮选生产线设计能力30万吨/年,采用的是‘一粗两精一扫’浮选工艺。”湖北龙蟒磷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军介绍,浮选工艺的核心在于高效分离有用矿物与杂质。该生产线年处理30万吨22%磷矿石,产出28%以上磷精矿21万吨,年产值近1.9亿元,成功将磷资源回收率提升至93%,有效实现低品位矿石提质促销。
“我们上半年实现产值1489万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8%;实现销售收入1389万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5%;上缴税金3083万元,较上年同期增加5%。”杨海军说。
龙蟒公司通过加大技改力度实现产能提升,强化成本管控与目标分解,优化设备与生产流程,提高生产效率。
“上半年新增年产30万吨浮选项目,实现了‘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’目标,还购置了新型凿岩台车,提高了采矿机械化水平。下半年,公司将通过技术赋能安全生产、绿色转型等降本增效措施,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。”杨海军说。
企业活力的充分释放,离不开政府精准服务的强力支撑。这背后,是政企协同的“保康速度”:年初矿山复工复产实行“企业承诺制”,涉矿部门联合上门办理手续,平均开工时间缩短15天;针对项目建设附带磷矿销售难题,县政府牵头召开协调会,打通了拍卖、运输、税收全流程堵点。
“县委、县政府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,精准调度,涉矿部门主动上门服务,严格执行以企业自主决定为主的复工复产制度,保障了产销时间。我们和自规、应急、税务、乡镇政府等单位通力合作,信息互通共享,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增加了销量。”保康县重点产业服务中心主任伍兴章说。
技改提能是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。
伍兴章说,全县矿企通过技改提能,逐步释放产能。选矿技术的提升和推广,有效提高了低品位磷矿石选别利用率。
在“技改+服务”双轮驱动下,保康磷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:上半年,9家选矿企业“吃掉”低品位矿石176万吨,3.57亿元涉磷税收入库,同比增长7.7%。这既是资源优势的体现,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。
“上半年,全县运销磷矿同比增长30%。其中选出磷精矿98万吨,利用低品位磷矿176万吨,基本实现了县内低品位磷矿石应选尽选,有效提升了磷矿产品附加值。”伍兴章说。
下一步,保康将推动选矿企业组建技术联盟,重点攻关10%以下低品位矿石利用技术。
“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服务,营造良好的运销秩序,夯实财税基础,确保应收尽收。同时,引导企业提质增效,推进技改扩能与矿山建设,优化选矿工艺,释放产能、提升竞争力,为打造襄阳磷资源绿色智能高效利用地提供有力支撑。”伍兴章表示。
盛达优配-北京实盘配资平台-国内可靠的配资平台-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